圖為李濟深。來源:民革中央微信公眾號
1948年“五一”勞動節前夕,《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發布,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毛澤東親筆致信當時避居香港的李濟深、沈鈞儒等人。
圖為李濟深孫女李靄君。受訪者供圖。
2023年適逢“五一口號”發布75周年,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濟深的孫女李靄君近日接受“統戰新語”專訪,回憶李濟深與“五一口號”的往事。
圖為1948年5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全文刊發“五一口號”。來源:共產黨員網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通過了經毛澤東修改后的《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并通過新華社正式對外發布,新華廣播電臺也進行了廣播。1948年5月1日,《晉察冀日報》頭版頭條全文刊發“五一口號”。1948年5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全文刊發。
李靄君說,毛澤東來信以協商的口吻真誠地提出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時間、地點、參會黨派和原則、實施步驟等,對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第五條作了進一步的闡釋。當時的香港形勢異常復雜,尚處險境的李濟深獲悉“五一口號”內容,收到毛澤東同志的親筆書信難以抑制激動喜悅之情。他畢生為之奮斗的推翻反動獨裁統治、爭取民主和平建國的革命事業即將迎來偉大的勝利。他當即表示完全支持毛澤東的提議,并于5月3日召集在港的各民主黨派負責人聚會,向他們傳達了毛澤東來信的內容,共同討論了中共的“五一口號”,大家一致表示贊同。
5月5日,包括李濟深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在內的共12人發表聯合聲明并致電中共中央,盛贊“五一口號”,贊同召開新政協,贊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彼時,由于李濟深的重要影響力,美國及國民黨桂系等勢力都企圖拉攏他,策動他在廣東建立所謂“第三政府”。1948年秋,美國看到蔣介石獨裁政權崩潰已無可挽回,進而游說李濟深成立新政府替代蔣,并與中共談判所謂“劃江而治”。對此,李濟深態度堅決,表示“中國應該統一,劃江而治是將中國分裂并會造成內戰永無寧日,大好形勢任人擺布,萬萬不能”。在港期間,李濟深還積極領導軍事策反工作,并將出租房子所得的每年租金全部用作活動經費。
圖為李濟深(右二)北上到達解放區。來源:民革中央微信公眾號
李靄君提到,祖父認為,策反工作是民革特殊作用之所在,“民革應努力爭取這些從國民黨中分化出來的軍政人員讓他們轉而為人民服務”。他在港的兩年間,曾發出無數的親筆信給國民黨軍政要員,通過其他秘密渠道接觸的人為數更多。民革成立后,還專門組建了軍事小組,秘密開展工作。他們先后發表了許多文告,號召國民黨將士站到人民解放戰爭一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對李濟深能否早日來到解放區極為關心。1948年8月1日,毛澤東電復李濟深等在港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希望共同討論新政協召開事宜。此時,李濟深的策反工作已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懼,國民黨特務伺機行兇破壞。而隨著解放戰爭形勢迅速發展,新政協籌備工作也已迫在眉睫。1948年底,李濟深懷著對中國共產黨的深情厚誼和對新中國的無限向往,終于如愿以償地登上了北上的航程。1949年10月1日,李濟深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并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靄君說,在民族和國家歷史轉折的重大時刻,各民主黨派高度贊同和積極響應“五一口號”,正是體現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作初心”。75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制度載體。紀念“五一口號”的發布,就是要重溫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光輝歷程,緬懷先賢風范、不忘合作初心,始終同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推進多黨合作事業實現新發展。
“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祖父李濟深在臨終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的心愿,并留下了‘我與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見九州同’的感人詩句。”作為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原部長,李靄君還說,要牢記先輩的遺愿,發揮民革獨特優勢,繼續廣泛團結島內各相關政黨、社團和廣大臺灣同胞,共同維護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積極推動和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往來、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踐行“兩岸一家親”的美好理念。我們要最廣泛地團結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