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以美食為媒,通過統籌做好傳承、活化、傳播、融合“四篇文章”,著力打造惠及海內外僑胞群眾的“東江美食·惠州味道”品牌,切實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把握特質,做好“傳承”文章
惠州市委統戰部(市僑務局)深入研究挖掘惠州美食文化的歷史底蘊、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聯合馬來西亞惠州聯合總會、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精心打造10期不同主題的“東江美食·惠州味道”中馬文化交流品牌活動。
活動中,客家鹽焗雞、紅糖糍粑、炸豬肉、紅團湯圓、艾粄、魚露鴨、喜粄、大籠粄等頗具惠州地方特色的美食得到集中呈現。惠州還逐步把活動拓展到東南亞、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江飲食文化。
創新表達,做好“活化”文章
惠州注重提煉特色文化元素,在開展“東江美食·惠州味道”系列活動的過程中,創新表達形式,為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在中秋前夕,以“以‘歸’膳味,‘澳’力給”為主題,聯合澳大利亞惠州同鄉會舉辦粵菜師傅中澳文化交流活動。活動緊貼中秋主題,為來賓們帶來了季節養生知識與保健方法的講解,同時以中秋團圓為主題,帶來“冰皮月餅”的制作教學,賦予傳統美食特殊意義。
“荷”你一起,共享“惠”味。惠州聯合歐洲荷蘭多家華人社團舉辦“食養惠州·康養四季”線上直播交流活動,將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文化、茶酒文化等融入美食,采用“云”吃“云”學的方式,通過線上教學向荷蘭華僑傳授粵菜制作技巧和中醫養生知識,與荷蘭華僑進行美食共賞、文化共鑒。
講好故事,做好“傳播”文章
美食交流各項活動采用“1+N”模式進行,除了集中直播交流活動外,還通過多次分散的視頻教學活動,向世界展示惠州豐富的美食文化資源。全新打造的卡通IP“康仔”亮相直播過程,融入觀眾與主講人實時交流互動環節,讓美食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惠州味道更加深入人心。
惠州邀請央視《味道》欄目前來惠州探索美食文化,運用“美食+”的全媒體思維,推動惠州特色嶺南美食連續兩天登上央視科教頻道,邀請全國網友和海外僑胞來惠州打卡坑螺雞煲、土窯燒豬、蠔干東坡肉等惠州美食,進一步提升惠州名品優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激發活力,做好“融合”文章
惠州巧妙運用“惠州味道+”模式,將美食故事、非遺故事、鄉村振興故事以及惠州高質量發展故事寓于其中。例如挖掘地方文化故事,充分利用蘇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南亞漢文化圈和歐美龐大粉絲群的廣泛影響力,由惠州“蘇東坡”現場扮演者李好帶來多場精彩的“東坡寓惠美食故事”;挖掘非遺文化故事,每期活動選在不同縣(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村古鎮進行,邀請熟知非遺文化的行家以及非遺技藝傳承人,一起講述惠州的故事,讓非遺“可看可聽可觸可感”。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將教學食材提前郵寄到馬來西亞,通過傳授惠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菜肴的制作技藝,讓惠州菜回應海外僑胞的思鄉之情;挖掘惠州高質量發展故事,把惠州特色景點、鄉村、非遺文化、民俗風情通過直播展現給海外鄉親,將直播現場帶到惠州的鄉間田野上,展現僑鄉、僑場僑民安居樂業和生態優美的幸福家園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