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哥哥姐姐們的照顧!”4月2日,14名結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來穗留學生與廣州海珠一隔離酒店的黨建專班工作人員告別。隔離結束后最想做什么?“終于放飛啦”“要回家吃火鍋”“還想在這宅幾天”……
留學生依依惜別的“哥哥”“姐姐”,正是海珠區在各個集中醫學觀察場所抽調干部組建的黨建專班黨員,全程跟進學生“接住轉”工作,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起居生活、心理健康、生活問題等,當起了學生們的“臨時家長”。
?
結束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來穗留學生與廣州海珠一隔離酒店黨建專班的工作人員合影告別
這是“愛的供養”
“我大概是寫論文寫傻了吧,竟然忘了自己的生日!”當收到黨建專班精心準備的DIY生日賀卡、小蛋糕以及慶生視頻時,小譚(化名)才回過神來。
對于14天的隔離生活,從英國回來的小譚以為就會是在酒店寫論文和讀書中度過。直到有一天,黨建專班的小劉哥(化名)突然向她咨詢父母的聯系方式。小譚當時心里還嘀咕:有什么事不能直接找我?我是成年人啊!還找我的監護人?
當收到生日禮物的那一刻,小譚才恍然大悟,感慨這哪里是隔離,簡直是“愛的供養”。“蛋糕是玫瑰味的,很好吃。隔離14天,收到三次小零食+一個防護套裝。工作人員也是有求必應,現在竟然還有生日賀卡、蛋糕和祝福視頻。”小譚表示,甚至有好朋友打趣說,有這個驚喜,被隔離也值了。
在當月生日的留學生有4人,和小譚一樣,他們也都收到了心意滿滿的禮物。賀卡還花了工作人員的一番心思,里面貼上了從天文網站下載的她們生日那天的宇宙星空圖。
從波折重重到踏實安心
湯姆(化名)和小星(化名)同天抵達集中醫學觀察酒店,此前他們剛剛經歷了波折重重的歸國旅程。
湯姆于3月9日到達泰國,計劃停留滿14天飛抵澳大利亞,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他也改變計劃飛到廣州。“在飛機上每個人的防護措施各不相同,有的穿了防護服、護目鏡,有的只有一個普通口罩。”湯姆乘飛機時僅有一個N95口罩,一路上他也分外擔憂。直到抵達白云機場,經過重重檢測,他才放下心來。湯姆說:“檢測體溫的工作人員到來,讓我很安心。”
“因為各地政策調整,幾乎每天都是刷到票第二天就收到通知取消。”小星是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生,在接連4天航班被取消后,她終于訂下一張需中轉三次的機票,穿上僅有的雨衣,揣上同學們湊給她的幾個一次性防護口罩,踏上歸途。
然而當她來到第一個中轉地埃塞俄比亞時,便收到下一程航班取消的通知,滯留在異國,小星沒有氣餒,發動朋友圈所有親友一起聯系各國中轉航班,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爭取權益。“對方可能會因為我們是中國學生,還沒確認就習慣性地說不可以登機。我覺得這不合理,就會去努力溝通爭取,才能有轉機。”經過兩天的努力,小星終于訂到機票,她的歸國歷程牽動多方親友的心。
在飛機上堅持不吃不喝不上衛生間十多小時,小星終于抵達廣州。“從到達白云機場開始,我的天,所有工作人員的防護都做得特別好,醫院的防護也特別嚴實。來到隔離酒店還會逐級檢查,特別仔細,我就感覺特別靠譜。”小星連用了4個“特別”來感嘆國內的防護措施。
有他們在,既清涼又溫暖
“到酒店的體驗真是相當好!”小健(化名)在英國的大學已經轉換成了網上上課,他認為繼續留在英國的意義不大。經歷過旅途的疲累、對病毒的憂慮,到酒店入住后的小健說:“首先我們每個人會被分到一個20人左右的微信群里面,會有黨建專班的黨員負責跟我們進行日常的溝通,盡量改善我們的生活。”
小健很快適應了在酒店的生活,唯一困擾他的是當時廣州天氣比較熱,酒店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能開中央空調。由于房間溫度高,每天測的體溫也會比在別的地方檢測高0.5度左右,這一度讓小健感到擔憂,害怕被感染。“很快的政府團隊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幫我們每個人都安排了風扇,還有驅蚊措施,感覺清涼了很多。”小健說,“順帶一提,哥哥、姐姐們還定期給我們‘投喂’‘溫暖包’,相當的暖。”
在離開酒店的當天,小健早已和黨建專班的“哥哥”“姐姐”結下情誼。“謝謝大家的照顧,這段日子給各位添麻煩了,真心感激大家!”專班黨員管霞把集合了全體專班簽名的《給歸國學子的信》送給小健,依依惜別道:“待到山河無恙,我們摘下口罩,一起相約廣州海珠!”
(廣東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