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出發,沿著福永排南路、永和路一路向北,如果不堵車,20分鐘就能到達寶安人才園。
站在寶安人才園樓頂西望珠江口,世界最大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盡收眼底,頭頂上轟鳴的飛機接連不斷地滑向機場跑道。
?一年前,“海歸島”在寶安人才園正式開島投入運營,致力于打造“大灣區海歸創業就業第一站”,意在給海歸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年過去了,“海歸島”給海歸人才和寶安帶來了什么?近日,記者走進“海歸島”一探究竟。
初衷??做先行者?飲“頭啖湯”
剛踏入海歸島,一股輕松溫馨的氣息就迎面撲來:開放式的辦公環境,搭配著個別私密的小房間,桌球臺、桌上足球機、微波爐等消遣和餐廚設備一應俱全。
里面的人不多。“大部分在外面見客戶呢。”海歸島運營人員胡南希說,海歸島有1150平方米辦公空間及80個創業卡位,日常可容納30個團隊辦公。
寶安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開發部部長劉念回憶,去年4月9日,“海歸島”正式開島。作為深圳首個海歸人才公益服務平臺,“海歸島”的建設經過了一系列論證。
調研發現,海歸人才回國后,面臨國內外信息不對稱、不適應國內環境、缺少豐富的人脈資源、缺少與國內資源對接的高質量平臺這四大問題。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寶安產業結構升級,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同時,寶安也是深圳的出口大區,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培養和引進一批適應寶安外向型經濟特點、具備國際視野的海歸人才,有助于為寶安提供強大的人才優勢和智力支撐。
既然如此,能否通過搭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助力海歸人才回國發展?寶安決定做先行者,飲“頭啖湯”。
為了讓海歸人才下飛機就能享受寶安的人才服務,成為海歸人才回深圳創業就業第一站,“海歸島”坐落在寶安人才園,毗鄰深圳機場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寶安區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陳妮介紹,“海歸島”可為海歸人才提供海歸畢業融入、海歸創業、海歸就業、海歸社交四個方面服務,具體包括提供落地服務、職業規劃、創業服務、融資需求對接、3—6個月免費辦公空間、高層次人才認定專員服務等。
?海歸島運營團隊與優質人才服務機構聯合組建了“海歸人才服務聯盟”,共同為海歸創業就業提供一站式精準服務。為解決海歸各類需求,海歸島也搭建了自有的供應商庫,庫內涵蓋約60個分類共計75家服務類供應商,且數量在不斷完善與更新中。
在“海歸島”開島儀式上,寶安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秉承‘本土人才、海歸人才并用并重’的理念,通過系列活動和‘海歸島’建設,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線下??33個團隊在寶安成立公司
致力于打造“大灣區海歸創業就業第一站”的海歸島,在成立一年后,成效如何?
劉念分享了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4月30日,海歸島成功吸引71個海歸創業團隊,共計269位創業人員申請入駐,其中博士項目占比36%。這些創業者來自18個國家或地區的174所高校,包含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眾多世界排名前50知名學府。
其中,8家團隊獲得投資,5家得到百萬級融資,例如專注于機器人柔性抓取的張云飛博士團隊獲得種子輪融資600萬元,電子商務行業的朱曉云團隊獲得融資200萬元,6家獲得區級以上創賽獎項。16個團隊期滿畢業離島,離島后仍繼續創業的團隊中77%選擇在寶安發展,還有待入島團隊23個。
在海歸島的服務支持下,已有33個團隊選擇在寶安成立公司,為寶安發展助力,其中80%為科技型企業,覆蓋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寶安區重點發展產業領域,為寶安的技術導向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劉念說,經過海歸島孵化的項目,含金量高,有一定的市場前景,而且大部分愿意留在寶安,助力寶安產業發展。
在海歸島,記者見到了專注3D掃描儀的王正男團隊和垂直起降無人機的顧昊偉團隊。
王正男介紹,團隊核心成員畢業于海外頂級高校,研發的3D掃描儀在海外預售僅30天便創造了150萬元預售額的行業紀錄,產品已銷往42個國家和地區,并獲得630萬元資金支持。
“還沒回國時,我們就知道了海歸島可提供3—6個月免費辦公空間,落地服務對接等多種服務,能讓企業快速跨過初創瓶頸期,少走很多彎路。”于是,王正男團隊選擇海歸島作為回國的第一站。在島期間,團隊遠赴美國參加了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CES,獲得了海內外觀眾的關注與認可。
顧昊偉博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專業。在島期間,團隊從2人起步,發展到現在的4個人,完成了個人高層次人才認定、公司注冊以及團隊擴張等步驟。團隊推出了第一代便攜式垂直起降無人機樣機,憑借著長航時、長航程、使用便捷等優點,獲得北京林業部門的認可,雙方將進一步開展合作。
王正男對海歸島不住贊嘆:“這里既定期舉辦圍繞人才政策、創業政策、法律分享、創新資本等與初創企業相關的系列講座,助力企業快速跨過初創瓶頸期;又邀請專家級別創業導師,以一對一交流的方式為創業者遇到的問題提供個性化指導;工作人員還帶領我們實地考察寶安區的優質場地,促進入駐團隊與寶安其他園區企業有更多的交流,為團隊離島后的場地選擇提供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海歸島還舉行“內部交流會”系列社群活動,采用內部團隊分享的形式,讓各團隊利用自身優勢互幫互助,挖掘上下游資源,從而看是否能達成合作。劉念說,為促活已有用戶,自開島以來,海歸島已成功舉辦31場與島內定位相符,滿足海歸人才痛點需求的創業就業與政策分享活動。
線上??專設平臺為留學生答疑解惑
國內外信息不對稱、缺少豐富的人脈資源、缺少與國內資源對接的高質量平臺等問題不僅存在于海歸人才,還沒回國的留學生人才也有這些煩惱。
因此,海歸島也把服務對準了還未回國的留學生,專設了線上平臺,方便他們隨時隨地獲取所需政策與其他實時信息。
海歸島開發了海歸島線上系統,包括:政策指南、活動資訊、創業超市等,通過需求分析與板塊整合,切實做到服務一站式化。不同于其他信息轉發平臺,海歸島運營團隊著重將政策重新梳理成清晰易懂的推文,消除留學生對政策理解的壁壘,讓他們快速了解申請流程,如“海歸島攻略|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海歸島攻略|疫情期間窩在家,補貼申請可別忘”等推文就廣受好評。
此外,運營團隊自有的海歸IP“海龜妹妹”和“海龜妹妹的小秘書”也作為日常線上客服解答留學生人才的疑問,滿足其個性化咨詢需求。截至4月30日,“海龜妹妹”累計服務留學生人才1053人次,其中涵蓋博士103人。
疫情期間,海歸島還給海外留學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務。了解到眾多華人學子陷入困境后,1萬個醫用口罩從海歸島寄至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3個國家的9個海外高校學聯、社會組織和華人團體手中。
海歸島運營負責人林雪妹介紹,在國內疫情嚴重時,海歸島復工面臨缺防疫物資的困難。海外留學生創業團隊得知消息后,向海歸島捐贈了醫用口罩等復工必備防疫品。海歸島已與入駐的海歸心理教育團隊策劃心理線上輔導咨詢行動,希望與更多海內外社會組織攜手,為留學生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未來??調整招商重點?延長服務鏈條
作為全市首家海歸公益創業就業平臺,海歸島的理念與運營模式得到了國內外各類機構與團體的關注與肯定,也打開了為海歸人才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的新模式,海歸島也成了其他人才服務機關參考的“樣本”。
截至4月30日,海歸島累計接待國內外來訪團隊199場,約1200人次。其中30%為各省市政府代表參觀考察,32%為國內與海歸服務相關的社會組織、單位、企業等,其余38%為海歸到場咨詢創業就業服務。
劉念說,未來海歸島將擬建多所分島,將海歸島“海歸創業就業第一站”的服務模式推廣至全區乃至全深圳。
同時,海歸島將探索促進海歸人才發展的深層次服務體系,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海歸人才服務。
劉念指出,基于“大灣區海歸創業就業第一站”的定位,在運營前期,海歸島對入駐項目不設門檻與不限行業,導致入駐項目所在行業較為分散,各行各業的不同需求導致深度服務難以進行,也讓團隊因行業發展與產業配套匹配的問題,在選擇企業發展落腳點時遇到一定的選擇障礙。
因此,在下一階段,海歸島運營團隊將調整策略,明確招商重點,重點引進高端人才及寶安重點發展的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在提升自身品牌的同時,助力寶安招才引才育才留才。
此外,基于定位以及初期擬訂的運營目標,海歸島整體服務重心更傾向于助力創客由團隊發展成企業這個初創階段,解決海歸人才及其創辦的企業在設立公司與產品研發期所面臨的問題與需求,存在服務延續性的缺失以及優質項目的流失。
隨著團隊的逐步發展,海歸島后續將重點孵化與寶安區核心發展行業產業相關的企業,充分發揮其“人才+企業”全鏈條式服務體系優勢,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專業性和全面性,完善孵化成功后的服務體系。
“海歸島將不僅幫助團隊度過企業成立的前半年,也會致力于將服務與支持的時效性延長,將海歸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升級優勢,推動海外人才與區域產業深度融合。”劉念說。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