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香港的中慧醫學成像在深圳建立了研發中心。②深圳企業晶泰科技計劃在香港投建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2月6日起,深港陸路口岸全面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來往。經過1098天的等待,深港融合發展新篇章啟幕。
南方日報記者獲悉,在近日通關前后,深港兩地企業“團圓”,已經“你來我往”,加速在彼此研發空間和市場相互布局,融合開拓,搶占更多科研與市場先機。
“你來”
香港公司加速內地布局
最近,初創企業云集的南山科技園虛擬大學園,正式迎來了新客戶中慧醫學成像。南方日報記者見到公司CEO韓明珠時,剛從香港過關趕過來的她正在與同事討論產品體驗區的布置方案。
脊柱側彎是危害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前三大疾病之一,發病呈年輕化趨勢。中慧醫學成像的核心技術為無輻射便攜式三維超聲波成像系統Scolioscan,此技術能取得患者不同姿勢、不同角度的脊柱圖像,又能提供椎骨旋轉和相關肌肉的數據,也能構建三維脊椎模型,為畸形脊柱進行三維分析。
目前,中慧醫學成像旗下品牌Scolioscan是全球首款且唯一的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擁有19項全球首創和領先技術,100多項專利,已經取得歐盟、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醫療器械認證。
韓明珠介紹,由于X光成像檢測為脊柱側彎臨床檢測的診斷標準,超聲波成像無法全面取代X光檢查,但如果病人后續需要頻密的復診或進行持續性監測,超聲波便可作為輔助工具,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項,盡量減少輻射所帶來的影響,有助于對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大規模篩查,以便盡早接受治療。
中慧醫學成像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國際總部位于香港科學園,受益于深圳的科創環境、政策支持和科技人才資源優勢,2020年9月在南山區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研發中心,并計劃在深圳打造全國總部。
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已連續多年處于我國第一方陣,并提出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等“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
“我們正在招兵買馬,做全國性布局。”韓明珠透露,日前該公司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骨科中心正在共同籌建脊柱康復中心,發揮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脊柱外科的醫教研帶頭優勢,結合中慧醫學成像全球領先的醫學評估技術,打造大灣區脊柱醫療服務的標桿。
“我往”
深圳公司籌備香港實驗室
有香港企業要來深圳,也有深圳企業要去香港。
南方+記者獨家獲悉,晶泰科技目前已經開始籌備在2023年內將在香港數碼港搭建人工智能干實驗室AI Dry Lab,作為晶泰亞太研發中心落地香港的第一步,結合晶泰在深圳河套深港合作區的總部聯動大灣區發展。
2015年,由溫書豪、馬健、賴力鵬三位科學家在深圳建立的晶泰科技,以數字化和智能化驅動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基于前沿計算物理、量子化學、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技術,為全球創新藥企提供智能化藥物研發服務。
借助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技術,晶泰科技研發了ID4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能準確預測藥物的多種重要特性,除早期的晶型外,現在還包括活性、成藥性、毒性等指標,從而綜合加速藥物臨床前研究的效率與成功率,目前已涉及150+新藥研發AI模型、百億級分子庫、百萬級核心算力。自從成立以來,晶泰科技就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擁有谷歌、騰訊投資、紅杉資本、深創投、軟銀、招銀國際、順為資本等創投機構的投資。
記者獲悉,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機器人濕實驗室Robotics Wet Lab建在美國波士頓,支持其全球業務擴張。未來,作為香港落地的第二步,晶泰還將在香港投建機器人實驗室,形成全球聯動的大規模實驗集群,目前正在與多個香港園區進行接洽。
“過完元宵節,深港口岸也全面恢復通關,大灣區真正地團圓了,這是開年的一大喜事。新的一年,我們計劃在香港建立亞太研發中心,與深圳總部兩地聯動,借助深港協同發展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通過廣泛合作,賦能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驅動的藥物創新?!本┛萍糃EO馬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