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0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宣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線管理封關運行正式實施!0時07分,在澳門上大學、在橫琴居住生活的程曦女士攜帶水果、宵夜通過橫琴口岸海關查驗,成為首位經“一線”進入合作區的白名單申報旅客。
按照《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一線”主要是橫琴口岸;“二線”通道主要包括橫琴大橋、橫琴隧道、深井通道、橫琴碼頭、廣珠城軌延長線橫琴站及長隆站、十字門隧道。
封關后,合作區將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稅收政策及監管模式。
“一線”放開為旅客帶來哪些便利?橫琴海關科長黃寧介紹,“一線”首先是實施特殊稅收政策,15天內首次進境的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在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且符合有關管理規定,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予免稅的外,海關予以免稅放行。
其次,封關后,允許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經“一線”攜帶供日常生活所需一定重量的熟肉類、有包裝的動物源性乳及乳制品、熟蛋及其制品、新鮮蔬菜、水果、食用菌和各類鮮切花組合等7類動植物產品進入合作區。澳門居民在澳門常吃的蔬菜、水果、蛋撻、熟食肉類等都可以帶進橫琴。這將大大便利澳門居民赴橫琴合作區生活就業。
在橫琴大橋橋頭,一輛小轎車正要通過“二線”通道第一道閘口駛出合作區,閘口上方屏幕顯示“請前往查驗場”,這是合作區實施“二線”管住的新政策。橫琴海關另一位科長郭克野介紹,“二線”對人員進出不作限制,對從合作區的對外開放口岸免稅放行入區再進入內地的行李物品,也就是免稅物品,海關按規定進行監管和稅收征免,對于非免稅物品,海關不進行監管。所以經“二線”出區時未攜帶免稅物品的旅客,無需向海關申報。
除了琴澳兩地旅客往來大大便利,貨物往來也非常方便。澳資企業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鴻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貨物經“一線”進入合作區免稅,其他情形予以保稅;“二線”進入內地按規定征收進口稅收;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加工增值免關稅。這些免(保)稅政策將為區內科技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帶來新利好。
“我們經常要將貨物或科技設備進口到合作區,過去會涉及關稅和一些準入問題。封關后,‘一線’放開讓企業可以利用對貨物的免(保)稅政策,降低設備進口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優勢。我們也期待未來加速推進跨境數據流動等相關政策落地,在科技服務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他表示。
橫琴創新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振鵬認為,合作區封關運行將促進琴澳生產資源要素融合,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他舉例,含進口料件的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可免征進口關稅的政策,將吸引如珠寶玉石加工、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制造企業落戶合作區,在區內進行產品生產加工,利用橫琴、澳門渠道優勢銷往國內、國際市場。
在橫琴封關指揮調度中心,李偉農特別強調,根據分線管理相關政策,免(保)稅貨物范圍不再限定為“用途與生產有關”,享受免稅、保稅政策的主體和貨物范圍也進一步擴大,保稅貨物還可以在區內經營保稅業務的企業間自由流轉。這將便利澳門特區與合作區之間的貨物流動,推動澳琴經貿往來。
李偉農表示,正式封關運行,是合作區實施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大探索,將有力推動澳琴之間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高效便捷流動,讓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感受到更加趨同澳門的生活環境,為澳門新產業新業態營造寶貴的新發展空間。
在采訪中,許多專家表示,合作區封關運行,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琴澳之間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有助于推動澳門更好地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譜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