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民政廳印發《“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及廣大社會組織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組織動員各類社會組織及所屬會員企業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為全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關系全省億萬群眾福祉的大事,不能簡單地靠給錢、給政策,而是要創造條件,讓政府、市場、社會和群眾等各方面力量都積極參與進來。今年以來,廣東全面吹響“頭號工程”的奮進號角,凝聚齊抓共促的強大合力。從更充分發動廣大企業力量,推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提質升級,到建立健全新型幫扶協作機制,著力提升幫扶協作精細化、實效化水平,再到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啟動實施百校聯百縣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等……通過集眾人之力、展各家所長,“百千萬工程”已經初步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同時也要看到,以“頭號力度”推進“頭號工程”,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落實、有許多大事要推進、有許多難題要破解,要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為助力廣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廣東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實現質的飛躍,社會組織總資產、年度增加值、吸納就業人數等均居全國前列,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引進培育鄉村產業示范基地100個,廣東省慈善總會連續13年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廣東省鄉村發展基金會幫助困難群眾超230萬人次……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社會組織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省民政廳將選取陽江市陽東區作為“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先行試點,召開專項行動啟動儀式,引導省、市、區三級社會組織資源助力陽東區“百千萬工程”建設。各社會組織及所屬會員企業要提高認識,充分發揮資本、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發掘利用好“百千萬工程”所蘊涵的廣闊市場和無限機遇,助力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在“百千萬工程”的具體實踐中寫下精彩一筆。
方向已明、目標已定,關鍵看行動。按照《方案》部署要求,“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主要圍繞六大任務展開,目標是為了推動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發達、生態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公共文化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基層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民生福祉顯著提高。要鼓勵與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推動民間投資,引導資本下鄉,開展產業項目合作;發動社會組織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培養新一批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引導文化領域社會組織增加農村精神文化產品供給,加強革除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大力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現鄉村和美、山水如畫;鼓勵支持各級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用民生溫度提升幸福指數;鼓勵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治理和服務,為基層工作帶來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全力做好各項支撐保障。要強化組織領導,建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分管負責同志具體主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強協同配合,凝聚各部門狠抓落實的強大合力。要堅持試點先行,鼓勵各地市遴選一批縣(市、區)、鄉鎮開展試點建設,鏈接社會組織資金、人才和資源,結合實際開展探索,打造試點樣本。要做好服務保障,善于通過骨干培訓、現場觀摩、試點示范等方式,引導鄉鎮、區縣黨政領導干部接觸社會組織,推動村“兩委”負責同志接納社會組織,形成“抓書記、書記抓”的社會組織融合發展新模式。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只能進、不能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多一分,“百千萬工程”就會向前多邁一大步。讓我們更廣泛地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奏好“協奏曲”、共繪“一張圖”,共同開創更加光輝燦爛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