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聯合戰線是怎么來的?

時間: 2021-06-15 14:57:44 來源: 統戰新語
【打印】 【字體:

  背景導讀: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1921年7月—1927年7月)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在西方列強侵略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各民族的人民大眾,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人士,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進行了英勇斗爭,并從斗爭中覺醒和團結起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為了打倒勢力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國民黨實行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積極投身到實際的革命活動中去,并在斗爭中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觀察和分析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正確地結合起來,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需要有一個探索的過程。

  共產國際與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中國革命一直得到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幫助。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由44人組成,其中除共產黨員14人外,還有社會主義青年團、國民黨以及工人、農民、學生、婦女等革命團體的代表。會議根據列寧關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闡明被壓迫民族所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討論共產黨同民族革命政黨進行合作的問題,強調吸收農民參加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重大意義。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張國燾、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和鐵路工人代表鄧培,希望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勉勵中國工人階級和革命群眾加強團結,推動中國革命向前發展。這次會議對幫助中國共產黨人認清中國國情和制定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建立和發展廣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推進國共合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1922年四五月間,共產國際代表達林在廣州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期間,建議陳獨秀召集參會代表討論研究遠東會議精神,考慮同中國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的問題。

  孫中山領導國民黨

  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革命組織興中會,第一次響亮地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1905年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首次提出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取代腐朽專制的清封建王朝的革命目標。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勝利后,建立了中華民國,也揭開了中國政黨政治的序幕。從民國成立到1913年10月,僅在一年多時間里,中國出現了數百個黨團,其中較大的有四個政黨:國民黨、民主黨、共和黨和統一黨。1912年冬舉行了首次國會選舉,國民黨奪得了多數議席。國民黨領袖宋教仁積極宣傳議會政黨政治,為袁世凱為代表的封建軍閥政治集團所不容,于1913年3月在上海火車站被刺殺。10月6日,袁世凱操縱選舉,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隨后,袁世凱又撕下民主的偽裝,復辟帝制,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會,撕毀約法。民國初年的資產階級多黨制就這樣宣告失敗。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改稱中國國民黨,繼續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后領導了“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中國共產黨在1922年領導香港海員罷工運動中,孫中山和國民黨廣州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國民黨員與共產黨員共同參加罷工,配合默契,最終取得勝利。1922年夏,孫中山又因廣東軍閥陳炯明叛亂離開廣州避居上海,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多次派代表對處于困境中的孫中山表示支持,同他磋商中國革命的道路和方法,商討國共合作問題。李大釗同孫中山多次會見,討論振興國民黨和振興中國的問題,暢談不倦。 孫中山十分興奮,親自主盟,介紹李大釗加入中國國民黨。1923年2月21日,孫中山重返廣州,就任陸海空大元帥,第三次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

  提出“聯合戰線”主張

  1922年6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這是黨成立后公開發表的第一個重要的政治聲明。文件指出,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政治是中國內憂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遭受痛苦的根源。

  中國共產黨的方法,是要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會主義各團體開一個聯席會議,……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向封建式的軍閥繼續戰爭;因為這種聯合戰爭,是解放我們中國人受列強和軍閥兩重壓迫的戰爭,是中國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戰爭。

  這個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聯合戰線”的主張,為黨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提出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奠定了基礎。

  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


  圖片.png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黨的二大在上海召開。陳獨秀主持大會并作工作報告。

  會議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及其目前的奮斗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會議規定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即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

  黨的二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方向。黨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組織和黨的紀律等作了明確規定。黨的二大還通過決議案,確認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這在當時是必要的選擇,對后來的中國革命產生過積極作用,但也帶來過消極方面的影響。


  圖片.png


  為了貫徹黨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二大通過了9個決議案(議決案),其中《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以下簡稱《議決案》)是黨關于統一戰線的第一個專門文件。

  關于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發展前途,《議決案》指出:

  東方產業幼稚的國家,……無產階級倘還不能夠單獨革命,扶助民主派對于封建革命也是必要的,因為封建武人是無產者和民主派公共的仇敵,兩派聯合起來打倒公敵,才能得著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任何階級都必須得著這幾種自由方有充分發展的機會。民主派打倒封建以后,他們為自己階級的利害計,必然要用他們從封建奪得政權來壓迫無產階級,這時他們壓迫的程度和無產階級能夠抵抗的程度,乃看無產階級在民主的戰爭期間所發揮的組織能力和戰斗能力至何程度而定。

  關于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任務,《議決案》指出:

  我們共產黨應該出來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

  這里包含兩重任務,一是建立聯合戰線的組織任務;二是組織聯合戰線的斗爭任務。特別強調保持無產階級獨立性的重要性:

  無產階級一方面固然應該聯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聯合與援助,決不是投降附屬與合并,因為民主派不是代表無產階級為無產階級利益而奮斗的政黨;一方面應該集合在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旗幟之下,獨立做自己階級的運動。

  關于建立聯合戰線的活動方式和實施計劃,《議決案》指出,要先行邀請國民黨及社會主義青年團商討建立聯合戰線的具體問題。應聯絡傾向共產主義的議員和真正民主派的議員,結成民主主義左派聯盟。還要在全國各城市集合工、農、商、教、學、婦及律師、記者等團體,組織“民主主義大同盟”。

  黨的二大統一了全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戰略策略思想,改變了黨的一大關于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聯系的規定,為建立民主聯合戰線、推動國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在黨的統一戰線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蕾丝视频色版网站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日本AⅤ深夜私人噜噜噜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