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東深供水工程的時代意義

時間: 2021-09-27 11:37:33 來源: 南方日報
【打印】 【字體:

  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楷模、爭做先鋒。東深供水工程是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下,為解決香港同胞飲水困難而興建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彰顯了祖國人民心系同胞的深厚情誼,展現了粵港兩地一衣帶水的命脈相連,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甘于付出的奮斗精神。東深供水工程為新時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經驗借鑒。

  祖國人民心系香港同胞的具體體現

  東深供水工程是祖國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的典型例證。為了從長遠解決香港用水問題,1963年下半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撥專款修建跨越東莞、深圳將東江水輸送到香港的東深供水工程。這一重要決策為香港帶來了穩定充足的水資源。1965年東深供水工程竣工后,其年供水量占香港年供水量的一半以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香港人民的“限量”供水難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1974年起,東深供水工程先后進行了三次擴建,2000年廣東省政府對東深供水工程進行全線改造,2003年東深供水工程改造完成后,向港年供水規模達到24.23億立方米/年。東深供水工程已成為香港及工程沿線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生命線。

  一泓東江水,無限同胞情。東深供水工程一舉解決了香港同胞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危機,是祖國全力維護和增進香港同胞福祉的具體體現。沒有東江水的穩定供港,就沒有香港持續繁榮、未來可期的發展前景。東深供水工程是祖國人民與香港同胞同甘共苦、命運與共的鮮明寫照,證明了祖國永遠是香港的靠山,背靠祖國是香港穩定繁榮的最大優勢。

  粵港同源、命運相依的現實印證

  粵港兩地同根同源,有著千絲萬縷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因緣。東江水是滋養香港的血脈,更凝聚著嶺南人民濃濃的袍澤之情。當年,1萬多名嶺南建設者在物資和技術匱乏的艱苦條件下,在一年的時間里日夜奮戰,建成了全長83公里的東深供水工程,創造了當時水利工程建設的奇跡。

  東深供水工程是粵港一家親的有力印證。為保證香港同胞的用水安全,廣東省全面保障、法規支持,東江上游城市建設環保優先、生態先行。廣東省不僅設立了專門的東江流域管理局、率先建成全國首個水質水量雙監控系統,對東江流域水資源實行統一的管理、監測與配置,還先后出臺十余項法規文件,從法規層面傾力守護粵港“大水缸”。為全面加強水質保護工作,東江沿線的上游城市將生態涵養作為城市建設決策的重要考量,使東江成為國家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為香港居民的用水質量提供了安全保障。“量”“質”兼優的東深供水工程,是廣東人民心系香港同胞、無私奉獻的具體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精神豐碑

  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是成千上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群體縮影,他們永葆忠于祖國、心系同胞的家國情懷,銘記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踐行艱苦奮斗、甘于付出的奉獻精神,代代傳承、奮勇拼搏,鑄就了一個又一個偉大豐碑。

  東深供水工程建設期間,我國剛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國家元氣尚未完全恢復,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面對工期緊、工作量大,并且大量土方和工程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等難題,東深供水工程的建設者們以高昂的斗志,開山劈嶺、手抬肩扛、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在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下,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了難以想象的艱巨任務。

  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激勵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奮勇前行。正是有了第一代建設者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優秀品格,才有了一代又一代東深供水人砥礪初心、精神賡續的傳承堅守。正是有了無數像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這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秉持信念、拼搏不息,才鍛造了無堅不摧、攻無不克的“中國力量”,才取得了為民造福、為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東深供水工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奮斗精神的偉大彰顯。

  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經驗借鑒

  回顧東深供水工程,不僅是對工程建設者卓越精神的褒獎和繼承,也對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現實意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粵港澳三地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嘗試、新探索,也面臨著“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特殊挑戰。大灣區建設不僅是對新時代國家治理智慧的重大考驗,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的卓越精神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參照楷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離不開建設者們忠于祖國、心系同胞的家國情懷,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艱苦奮斗、甘于付出的奉獻精神。在東深供水工程中產生的祖國與香港之間情感相依、命運相連的民族共情,建立的粵港兩地良性磋商和深入交流機制,均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行基礎和經驗借鑒。繼承與發揚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的卓越精神,粵港澳三地進一步加強合作,穩步推進國際一流灣區建設,未來的大灣區必將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迸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劉海義: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畢亞娜: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科員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蕾丝视频色版网站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日本AⅤ深夜私人噜噜噜视频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A级按摩片春药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