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場匯聚政府、產業、學術界、研究機構、金融機構、服務機構及用戶等七方力量的盛會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簡稱“黃埔材料院”)舉行,這是廣州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七維協同”路徑的重要活動。
由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指導,廣州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聯合舉辦“七維協同 創新提質”創優行動啟動儀式暨產業科技互促雙強伙伴日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推動科技成果與技術需求的精準對接,促進產業與科技的雙強互動,為廣州民營經濟注入新質生產力。
本次活動主要圍繞半導體及新材料領域開展,作為承辦方之一的黃埔材料院在航空輪胎、芯片化學材料等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國產替代的顯著成果,是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技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同時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創新前沿陣地。
活動上,黃埔材料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和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分別發布了他們在半導體及新材料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這一舉措不僅為尋求技術合作的眾多企業搭建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臺,更引領各方深入探討,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如何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充當研發外腦、提供全方位的軟硬件支持等創新合作模式。通過這些合作,真正推動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有效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行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芯聚能半導體、申威新材料、米奇化工、潤埔新材料、飛雪芯材、埔慧科技6家新銳企業逐一進行路演,展示他們在半導體及新材料領域的相關項目進展、突出優勢和發展需求,有效促進了企業與科研機構、生產性服務機構的精準對接。
省委統戰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廣東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是未來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廣東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來源于企業。廣東的民營經濟僅占50%左右的GDP,卻貢獻了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希望廣大科研院所、生產性服務機構與民營企業加大合作對接,加快把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七維協同 創新提質”創優行動是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服務為保障,打造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
據了解,廣州市工商聯計劃將每2個月舉辦一期,全年共舉辦6期,分別是1月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專場,3月半導體集成電路和新材料領域專場,5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領域專場,7月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專場,9月雙碳、綠色環保與新能源領域專場和11月美妝日化領域專場。這將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優質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共同探索“七維協同”創新的實踐路徑,助力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