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濃濃關懷,殷殷囑托。
毛南族脫貧的成績單里,有廣東的一份貢獻。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作為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自2016年9月起由廣東省深圳市對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今年5月9日,環江縣獲批退出貧困縣序列。綜合全國毛南族脫貧情況,毛南族已實現整族脫貧。
不僅深圳,廣東持續高標準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2016年以來,廣東10市對口幫扶四省區,財政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總和達273.26億元,帶動“攜手奔小康”結對71個縣349萬人脫貧,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廣東擔當、作出廣東貢獻。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引發熱議。大家紛紛表示,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一定要全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被幫扶地區攻克貧困最后堡壘,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兌現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代表委員熱議
決戰脫貧攻堅 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們瑤族也要奮發努力,與大家一同攜手奔小康。”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山聯村黨總支書記何桂芳,是兩位來自廣東少數民族縣的全國人大代表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讓他備受鼓舞。
何桂芳表示,近年來,連南以產業牽頭推進脫貧攻堅,為老百姓鋪就奔康幸福路。“山聯村通過扶貧資金,引進了蜂蜜、林下立體種植和傳統固態調味姜竹鹽多個產業項目,并與相關企業緊密對接,村民手里的農作物變成了鼓起錢包的‘金元寶’。”何桂芳說。
如今山聯村已全部脫貧,何桂芳把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希望山區能早日通高鐵,讓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搭上灣區建設發展的快車,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讓我倍感振奮!”另一名來自廣東的壯族全國人大代表韋慶蘭,是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小三江鎮中和電站的員工。她介紹,連山采取盤活產業、創新創業、資產收益、技能培訓、金融支持和消費扶貧等6個手段來推進精準扶貧,使鄉村活起來,村民富起來。
“如今,壯鄉瑤寨面貌日新月異。”韋慶蘭告訴記者一組數據:至2019年底,全縣478個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人居環境整治,成功創建美麗鄉村364個。
韋慶蘭說:“這幾年,粵北可以說是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逐步形成以生態保護助力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促進生態保護的‘生態脫貧’之路。”
廣東省深圳市是對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開展扶貧協作的地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的消息,令來自深圳的代表委員深受鼓舞。
“總書記為我們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深圳將牢記囑托,盡銳出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表示,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根據黨中央、省的部署,深圳承擔著包括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在內的9省對口幫扶任務,“我們一定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充分運用幫扶毛南族中累積的成功經驗,一個接一個地下硬功夫”。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吳以環說,深圳將持續深入開展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對口幫扶工作,“移植”新理念,“嫁接”新產業,增強當地“造血”功能,把對口幫扶和區域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寬。
南粵回響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書寫廣東擔當
近日,環江縣毛南族群眾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當地毛南族實現脫貧的喜悅心情,表達了堅定不移跟黨走、再接再厲建設好家鄉的決心。獲悉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后,大家奔走相告,將喜訊傳遍毛南山鄉各個角落。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既是充分肯定,又是殷切囑托,還對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做出了具體要求,我們一定再接再厲,繼續奮斗。”深圳扶貧干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鄒春林表示。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貧困發生率高達19.5%,到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1.48%。今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鄒春林說。
2016—2019年,深圳共向環江援助財政幫扶資金12286.4萬元,并從組織領導、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合作、攜手奔小康、社會幫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
“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我作為參與其中的幫扶干部,心里特別高興、特別自豪。”2019年5月,深圳市人民醫院蘭文綱等醫生組成醫療幫扶團隊,帶著一批新技術新項目來到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參加醫療對口幫扶,讓環江的老百姓在縣醫院也能享受到大城市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目前,深圳福田區先后選派13名優秀教師、15名醫生到環江支教支醫。
“廣東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廣西的東部省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使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更增強了做好東西扶貧協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扶貧辦主任顧幸偉表示,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拓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核中綜合評價等次連續三年均為“好”。
顧幸偉表示,下一步,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七大加力行動”(資金支持、人才支援、勞務協作、產業合作、消費扶貧、攻克堡壘、改革創新),重點聚焦國家掛牌督戰貧困縣、村落實“五個一”(安排一筆幫扶資金、扶持一項特色產業、轉移一批貧困勞動力、組織一個東部強村結對幫扶、動員一個東部強企結對幫扶),抓深抓實抓細勞務協作、消費扶貧和社會力量助力掛牌督戰三項重點工作,堅決助力被幫扶地區攻克貧困最后堡壘,高質量完成黨中央交給廣東的重大政治任務,體現廣東擔當,作出廣東貢獻。
專家云訪談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臧雷振:
中國扶貧事業對全球減貧作出重要貢獻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臧雷振表示,少數民族的整族脫貧,不僅是我國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任務和核心節點,也是我們增強民族團結和增加國家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體現。
在臧雷振看來,毛南族的整族脫貧攻堅歷程證明,我國持續開展的對口幫扶、精準脫貧行動是卓有成效的。特別是以廣東為代表的經濟發達省份,通過項目、資金等方式為貧困地區提供支持,向貧困地區選派不同類型的干部,實現項目、資金和人力資源支持的有機結合,推動貧困地區更快更好脫貧。
此外,廣東深圳對毛南族的對口幫扶過程中,充分利用毛南族的民族特色產業、特色文化,將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和扶貧干部與毛南族自身的少數民族資源相互銜接;充分體現扶貧過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將外部措施和貧困地區內部資源有效整合,使脫貧攻堅效果更加顯著。
更為重要的是,黨的領導在少數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正是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才能凝心聚力,精誠合作,共同謀脫貧、促脫貧,實現長久、穩定的脫貧。
脫貧工作是否結出了碩果?臧雷振認為,從數據上來看,歷經多年的精準脫貧后,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下降到了2019年底的551萬人口,全國貧困縣也從832個減少到了當前的52個。當前農村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貧困人口的增量,使得脫貧攻堅成果具備可持續性。
從制度上來看,脫貧攻堅體現出全國“一盤棋”的特征,體現了全國范圍內的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出國家的制度優勢。
“放眼國際,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意味著我國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所確定的減貧目標。”臧雷振說,中國貧困人口的降低,不僅關乎國內貧困人口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也體現中國扶貧事業對于全球減貧事業的重要貢獻。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