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代表在江門“僑夢苑”集中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南方日報記者 楊興樂 攝
16日上午,江門市方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馬來西亞僑眷甘榮嬌早早來到“僑夢苑”稅費服務專區。當天,20多名江門僑界、學術界、法律界代表齊聚于此,集中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
江門“僑夢苑”稅費服務專區,是該市提供專屬便僑“綠色”智稅服務的場所。今年是江門“僑夢苑”在江門高新區(江海區)成立的第8年。江海區作為“僑夢苑”核心區,通過開展高層次人才、高新科技團隊項目對接和工作交流活動,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項目進駐。據統計,2016年至今年9月,江海區累計引進僑資、外資項目40個,總投資約235億元。
“僑夢苑”引僑資聚僑力暖僑心
在認真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同時,甘榮嬌回憶起近十年在江門的發展歷程。“江門是一個干事創業的福地。我這幾年切身感受到江門對人才的關懷和對創新創業團隊的扶持,公司得到了更多發展機遇。”她說。
2019年,受江門一系列引才引智政策的吸引,甘榮嬌攜手其他歸僑,在江門“僑夢苑”核心區成立江門市方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她說:“江門‘僑夢苑’核心區的專項扶持政策,讓公司享受到高層次人才創業補貼。這項補貼在公司初創期作用很大,也給公司的人才團隊帶來信心和鼓舞。”
“報告中提到,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聽完報告,甘榮嬌謀劃起了下一步計劃,“公司要用足用好江門的僑資源優勢,進一步開拓市場,打響‘江門制造’品牌影響力。”
聆聽報告時,江門市江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梁暖拿著筆記個不停,把感想一一寫下。
30多年前,港商陳梁暖扎根江門創業,對江門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感受頗深。他說:“如今,依托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等智能商事服務,港澳創業者足不出戶,就能跨境辦理江門營業執照。”
此外,江門“僑夢苑”在政策支持、金融扶持、法律保護上也為企業保駕護航。陳梁暖說,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僑夢苑’獎補政策”模式可為公司降低跨境融資成本,融資利率下降約1%。
報告勾勒的宏偉藍圖和戰略安排,讓陳梁暖更有發展信心。“隨著江門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不斷加深,我將帶動更多港澳朋友投資江門、投資大灣區。”
以僑為“橋”
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聆聽報告時,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院長劉進寫滿了一疊A4紙,記錄內容多與“僑”和“文化”有關。
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多年來,劉進專注于挖掘、搶救、保護、研究五邑僑批。
去年,江門創新開展“僑批中的黨史”挖掘,參與其中的劉進發現了更多關于華僑對抗日戰爭、廣州解放、土地改革等歷史事件的記載。
聽到報告提及“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劉進相信,有著逾530萬名五邑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江門可以在傳播好中國聲音上作出獨特貢獻。“五邑籍華僑華人具有廣泛的海外聯系,既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文化走出去的傳播者。”他說。
坐在劉進旁邊的李艷娜,也在一邊專心聆聽,一邊認真地做著學習筆記。
今年,在江門市司法局的指導下,江門市律師協會成立了涉華僑華人法律服務專業委員會,廣東法匠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艷娜多了一個新身份——江門市律師協會涉華僑華人法律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聚焦華僑華人歸國、定居、退休養老、置業、維權和投資企業等方面的需求,李艷娜熱心為華僑華人提供全方位專業的法律服務。
在李艷娜看來,涉華僑華人法律服務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江門這十年著力維護僑益的一個生動縮影。十年來,江門先后建立了市、縣(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法律援僑工作機制,在全市設立1402個公共法律實體平臺、246個基層“僑胞之家”、45個涉僑多元化解工作室、3個“檢僑聯絡站”。
“未來,我將繼續發揮律師專業優勢,不斷延伸為僑服務的觸角。”李艷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