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11月初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廣東僑務大省優勢,做好我省僑務工作,并強調要做好“搭建高水平合作發展平臺”“凝聚僑心僑力僑智”“保護好管理好研究好‘僑批’文物”“發揮僑務優勢做好對外宣傳”等工作。
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作為著名的“中國僑都”,江門心懷“國之大者”,堅決扛起責任使命,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會會議作出的部署要求,奮力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推動江門僑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行動上,今年以來,江門市圍繞充分發揮江門華僑華人戰略資源優勢,深入推進“僑都賦能”工程,著力提升“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維護權益、僑務智庫”四大功能,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致力在聯系服務全球6000多萬華僑華人中體現僑都擔當。
江門市大力搭建高水平合作發展平臺,共建共享“新僑都”。圖為國家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
大力搭建高水平平臺 共建共享“新僑都”
平臺是事業的基礎。今年以來,江門市大力搭建高水平合作發展平臺,引導和激勵華僑來江門創新創業創造,共建共享“新僑都”。
經濟發展平臺方面,總面積1395平方公里的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是全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集聚區,分為北、東、南三大組團建設,打造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其中,北組團對內協同廣佛、對外主攻中歐合作,建設國家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東組團主攻深圳江門合作,建設“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區;南組團主攻與港澳、RCEP成員國合作,共建大灣區宜業宜居宜游的產業示范區。目前各組團建設如火如荼,正朝著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產業協同、宜業宜居的國際一流現代化產業集聚區的方向前行。
重大科創經貿平臺方面,今年以來,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江門雙碳實驗室等項目加速推進,新謀劃建設的廣東(江門)硅能源產業園、安全應急產業園等11個特色產業園建設進展喜人。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依托國家級平臺,以高層次人才為支撐,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創業創新基地”為核心,以國家級高新區——江門高新區為核心載體,搭建江門“僑夢苑”核心區綜合服務中心、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基地等“兩中心、六平臺”載體,聚集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上的“僑資源”優勢,提升對接華僑華人科創經貿合作功能。
為響應華僑華人新生代新需求,助力港澳臺僑資企業穩增長促發展,江門市著力推進創業創新創造平臺建設,江門市委統戰部認定發布了包括珠西創谷、粵灣云谷智慧產業園、啟迪之星(江門)孵化器、新會揚航電商科技產業園、大廣海灣青創智谷、中歐創新中心等在內的首批11個“僑創圓夢”基地,為華僑華人和港澳臺青年來江門創新創業、學習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從珠江西岸到南海之濱,在9500多平方公里的創業熱土上,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與港澳臺同胞選擇到江門開啟合作之旅、創業之旅。
為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的平臺載體,接下來,江門市將大力推動合作發展平臺優化升級,深化與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清華廣東啟迪公司合作,共建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高標準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加快建設中國—歐盟(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持續打造珠西國際物流中心;優化提升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加快構建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與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臺聯動發展的國家平臺,推動僑都經濟和科創在更高水平上再出發。
以僑為“橋”凝聚僑心僑力僑智 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僑”是江門最大的特色,僑資源是江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深入推進“僑都賦能”工程的過程中,江門市以僑為“橋”,著力提升文化交流功能和經貿合作功能,凝聚僑心僑力僑智,更好助力江門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用文化來凝聚共識,能形成最深沉、最持久、最觸動人心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今年以來,江門市聚焦“根、魂、夢”這一主線,高水平建設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致力以更開闊的視野、更豐富的內容、更準確的史實、更合理的布局,充分展現華僑華人對中國乃至世界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博物館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升級改造工作,建成后將展示更宏大的華僑歷史、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園”,更大程度地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為江門構建新時代僑都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匯聚磅礴力量。同時,江門市高標準推進赤坎華僑古鎮項目建設,延續古鎮歷史風貌,傳承和弘揚華僑文化,留住海內外“兩個江門”的根和魂。項目(一期)計劃于2023年元旦試運營,全面建成后,預期年帶動旅客約700萬人次,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華僑華人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擦亮江門市“中國僑都”身份標識,助力江門打造成為新時代華僑華人經濟文化合作示范區。此外,江門市還精心籌辦開展了“少年中國說”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打造全球性高端涉僑活動品牌。
以僑為“橋”,江門市通過出臺政策、舉辦活動等形式,更好地凝聚僑資僑智,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平和開放水平。深入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和改革經驗,目前納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城市、便利“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申辦等兩項省級支持事項率先落地,創建全國首個便利華僑華人投資稅收服務中心,更好地吸引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到江門投資興業,預計到2023年基本完成試點改革任務。搶抓RCEP生效機遇,江門市在今年開年首日就成立了全國首個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舉辦對接RCEP國際合作發展(江門)論壇等經貿合作系列活動,后又常態化開行中歐、中俄、中老國際班列通達歐洲、東盟。成功舉辦全球招商大會,現場簽約中創新航江門基地擴產、匯寧時代儲能電站等111個產業、科技、融資項目,投資總額1661億元。深入開展“暖企穩商”行動,出臺《江門市統一戰線實施“僑創圓夢”行動助力僑資企業穩增長促發展20條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為鞏固橋梁,在更廣領域開展對外交流,接下來,江門市將按照全國領先標準高水平提升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運營水平;持續推進赤坎華僑古鎮項目建設,打造成為廣東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文旅新地標;精心籌辦今年底召開的第二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明年初與清華大學共同辦好梁啟超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努力辦好第十屆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這一國字號品牌活動,推動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升格為世界青年大會,籌建成立世界青年總會。
活化保護僑批 講好家國故事
僑批,是當年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寄至國內的一種集“信件”“匯款單”于一體的郵傳載體,是“跨越山海的家書”“穿越時空的親情”,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僑批被國學大師饒宗頤譽為“僑史敦煌”,于2013年列入世界記憶遺產。
長期以來,廣東對挖掘活化僑批文化高度重視,近期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還就如何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等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強調要保護好管理好研究好“僑批”文物,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誠信觀念和家國情懷,讓“僑批”煥發新的活力。這為全省進一步深度挖掘、保護活化僑批文化指明了工作方向。
江門作為中國僑都,是僑批保護研究的前沿重鎮。據了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16萬件僑批中,江門僑批文獻有近5萬件,國內現存最早的僑批也出自江門。近兩年來,在省委宣傳部的指導關心和江門市委領導下,江門市委宣傳部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圍繞保護好管理好研究好僑批文物,深入挖掘和展示蘊含其中的誠信觀念和家國情懷,形成了獨具江門特色的僑批保護活化運用升級路徑。2020年10月以來,江門市委宣傳部牽頭成立首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組織高規格全國性僑批研討會;開全國先河發掘和宣傳“僑批中的黨史”;把僑批故事編成舞劇、搬上舞臺;把僑批展覽開到北京、開進網絡、輻射海外;首次面向全球華僑華人啟動五邑僑批征集活動……
尤其是“僑批中的黨史”活動,江門把僑批置于百年輝煌黨史的坐標中進行觀察解讀,為僑批的活化開辟了新的廣闊天地,打開了黨史研究的全新視角,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和方向,相繼推出的16期“僑批中的黨史”短視頻、100多個融媒體產品,全網閱讀量超過650萬次,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報道,在海內外引發廣泛關注。此外,“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還相繼走進位于北京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讓更多人看到華僑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
江門僑批,走出“深閨”,重煥活力,成為江門講好新時代廣東故事、中國故事的重要文化載體和凝聚海內外僑胞共識、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紐帶。
為進一步做好僑批活化利用工作,當前江門市正積極探索僑批管理保護地方立法,推進銀信(僑批)檔案數字化工作,加強數字化運用,更好保護好管理好這一世界記憶遺產;充分發揮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作用,深化對銀信(僑批)蘊含的誠信觀念和家國情懷的理論研究,謀劃籌辦國際性學術研究論壇,形成一批重要理論成果;加強銀信(僑批)的活化利用、宣傳推廣,致力推出更多僑批文藝精品,鼓勵文創產業發展。
發揮僑務優勢 做好對外宣傳
為提升國際傳播力,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僑都故事,江門市發揮僑務優勢,著力做好對外宣傳。
五邑華僑精神廣為傳播頌揚,《五邑僑胞耀中華》《闖金山》等一批反映五邑華僑歷史、文化的原創文藝作品,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打造了以《中國僑都》雜志為龍頭的僑刊鄉訊矩陣。推動成立全省第一家地市級僑刊鄉訊協會。持續開展華僑華人國情教育研學培訓工作,精心設計研學線路,讓華僑華人特別是青少年感受到中國新時代偉大變革;大力打造全國僑務工作培訓基地,辦好全國、全省海外統戰和僑務工作培訓班,為全國僑務工作注入“江門力量”,助力僑務工作者提高對外宣傳能力水平。
接下來,江門市將繼續發揮好僑務優勢,在做好對外宣傳的同時,充分利用好以《中國僑都》雜志為龍頭的僑刊鄉訊矩陣,并發動海外社團、著名僑領等力量,積極宣傳好黨的二十大精神,讓華僑華人主動當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員”,用自身事例、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鮮活地在海外僑胞群體中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