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前后,回鄉祭祖掃墓的江門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比過去幾年更多了。
江門素有“中國僑都”的美譽,530多萬江門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世界145個國家和地區。對于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掃墓不僅是孝敬祖先、緬懷先人的儀式,更是中華兒女這一身份的回歸和文化的傳承。目睹家鄉巨大變化的海外鄉親,也在故土發現更多投資興業機會。
人在天涯
不論多遠都要回鄉
清明節前夕,古巴中國洪門民治黨善飛咕省支部主席唐仲喜再次從13000公里外的古巴啟程,回到家鄉恩平市圣堂鎮,第一件事就是給爺爺和父親上香。“祭奠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清明掃墓是我每年必須做的事情。前幾年回不來,今年終于回家了。”唐仲喜說。
回鄉掃墓,也是一次尋根之旅。近幾次回國,唐仲喜不忘帶上兒子,沿途為他講鄉愁、說尋根,看家鄉的變化。
在圣堂鎮百公里開外的蓬江區棠下鎮良溪古村,來自海內外的羅氏及其他氏族后人在清明這天舉行盛大的祭掃活動,感恩先祖羅貴遷徙至此開基創業。68歲的羅浩昌在印尼出生,小時候父親就一直跟他講述祖輩的故事,教導他不能忘根。因此,回國定居珠海后,羅浩昌幾乎每年都會回到良溪村探親祭祖。
“參加祭祖是我們作為子孫的本分,不管多遠都要回來。”20世紀80年代就到香港打拼的羅耀強一直心系故鄉良溪,多次積極響應村委會的號召捐資捐物,支持家鄉建設。
心系故鄉
投資興業助發展
遠赴美國打拼30余載,甄錦榮總牽掛著家鄉。2020年前,他每年都會回到臺山市汶村鎮太和村掃墓,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今年清明節,是甄錦榮這3年來首次返鄉祭祖。
剛回到臺山那個晚上,他特意到臺城歷史文化街區走走逛逛。看到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騎樓得到修繕活化,走過的大街小巷整潔文明,聽說還有熱播電視劇到臺山取景……甄錦榮一腔自豪涌上心頭:“臺山的發展越來越好。”
除了成為家鄉發展的見證者,甄錦榮更想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他透露,此次回鄉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備第十屆世界臺山寧陽會館(同鄉會)聯誼大會。據了解,世界臺山寧陽會館(同鄉會)聯誼大會每兩年一屆,第十屆大會將于今年在臺山舉行,主辦方正是由甄錦榮擔任會長的美國紐約臺山聯誼會。
甄錦榮說,屆時,海內外臺山人將齊聚家鄉,近距離感受臺山的新氣象新變化新發展。“一來,可以帶動更多臺山籍華僑華人回鄉投資創業;二來,能讓僑二代僑三代有機會回鄉尋根認祖。”甄錦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