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頭華僑中學迎來15名特殊的新同學,他們是前來參加中國語言文化2023年春季短訓班活動的泰國學生,也是汕頭大學國際學院預科班的第一批泰國學生,僑中是他們來汕學習的第一站。在一周時間里,泰國學生與僑中學生結對,學習趣味漢語、書法、武術、工夫茶藝等課程,感受中國文化、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我想來這里學習潮汕文化,因為我父親是汕頭人,我想看看他的家鄉是什么樣子。”泰國學生黃振東說。
百載商埠汕頭因僑而立、因僑而興。邁進新時代,汕頭扛起改革開放重要窗口、試驗平臺的職責使命,大力推進海外華文教育,通過文化引僑,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同時致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文化力量。
汕頭華僑中學:
開展華文教育 講好中國故事
“我對中國音樂和中國畫感興趣,我想說流利的漢語和找中國朋友。”在汕頭華僑中學,泰國學生柴一雯努力嘗試著用中文表達了對中華文化的喜愛。
據了解,汕頭市教育局積極挖掘“僑”資源,推進以汕頭華僑中學、金陽教育集團等學校為龍頭的26所學校推廣海外華文教育優秀教學成果,并打造優秀教學品牌。
汕頭華僑中學是我國首個公辦華僑中學,也是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近年來,學校積極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和文化交流。2020年以來,已為泰國、馬來西亞青少年提供2000多個課時的線上直播課程。本次中國語言文化2023年春季短訓班活動也是3年來汕頭華僑中學首次開展的線下華文教育活動。學校介紹說,校方為本次培訓班做了精心安排,多方聯系非遺傳承人設計好課程,使整個課程既有課堂教學,還有實地研學,不僅要教海外學生學漢文、寫漢字,還要通過文化課傳播中國文化,更好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了之后,我們迫不及待地把線上的學習活動擴大為線下,就是希望海外學生能夠近距離地來接觸到我們的中國文化。接下來我們還會進一步擴大僑中的海外華文教育辦學規模,為海外孩子的學習需求搭建一個通道,把華文教育的學段從中小學擴大到高等教育,所以我們也在跟汕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國際學院聯系,盡量把我們的服務做好,把我們的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播出去。”僑中校長劉毅婉介紹。
汕頭大學:
辦好國際教育 傳播中國文化
近年來,汕頭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大力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和文化交流傳播,推進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僑情資源庫、數字虛擬潮汕家園平臺“三大工程”,開展文化引僑、平臺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四項行動”,增進與海外華僑華人的情感交融。
而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汕頭大學,則不斷深化國際化辦學模式,于2018年開設國際學院,面向全世界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重點招生。目前,學院有來自45個國家的150多位國際學生。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學生們陸續返校,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記者了解到,此前,這批泰國學生在線上已經學習半年。返校之后,在預科班期間,他們除了學習中文,還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下活動。同學們表示,汕頭大學國際化辦學模式和潮汕文化吸引了他們報讀,希望在這里除了掌握專業知識,也能學習潮汕文化、中華文化,并把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帶回泰國。汕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高見介紹,未來學院將會使生源進一步多元化,并考慮在東南亞設立汕頭大學海外校區,同時也會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學術交流機制和學生互動平臺。“我們會積極幫助海外學子了解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把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變成知華、友華和愛華的優秀學生。”
華僑實驗區:
堅持文化引僑 搭建平臺聯僑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華僑”和“文化”為核心要素的國家級發展戰略平臺,積極以文聚僑,建設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開設華文教育“云課堂”,以海內、外學校結對方式,逐步形成國內學校+汕頭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海外華校的“N+1+N”模式,服務范圍覆蓋泰國、柬埔寨、老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汕頭以華僑試驗區為服務樞紐,串聯江門、梅州等僑鄉,建立國際華文教育生態圈,打造聚僑聯僑重要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攜手海外華僑華人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
華僑試驗區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僑”和“文化”特色的國家級發展平臺優勢,堅持文化引僑、搭建平臺聯僑,進一步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工作,依托“華文教育創新發展基地”推動更多國內學校和海外華校“結對子”,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筑牢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根魂夢”。發揮“華僑之家”平臺作用,吸引有影響力的華僑華人社團、商會入駐并設立聯絡點,為到訪社團、商會搭建一個敦睦鄉情、聯絡交流和參觀考察的平臺,通過這些舉措,進一步弘揚“僑”文化,講好僑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