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2023年,廣東經濟在持續承壓中走出一條回升向好的復蘇曲線。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增長4.8%,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而其中,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廣東省總商會副會長、汕尾市工商聯主席、百利食品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晉謙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營商環境”等話題帶來了提案和建議。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彭晉謙對黨中央和廣東省委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關心關注感觸頗深。“我對廣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和底氣。”彭晉謙在接受《南方》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百千萬工程”建言獻策
《南方》雜志:作為省政協委員,今年廣東省兩會您帶來了哪些提案和建議?
彭晉謙:今年廣東省兩會,我帶來了《關于規劃建設汕尾至梅州鐵路并在陸河設站的提案》等提案。
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廣東省委在2023年初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再造一個新廣東”的宏偉目標。當前,廣東正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這是汕尾陸河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其次,陸河縣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汕尾市北部,地處河源、梅州、揭陽三地交界,是全省中長期規劃中唯一無高鐵通過的縣。陸河在深圳和汕潮揭兩大都市圈“東承西接”的區位條件,受制于較為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導致縣域綜合競爭力不強、客商投資信心不足。
如果有高鐵,一是有利于解決區域協調發展難題。去年以來,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陸河在推動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方面再創佳績,入選全省首批“消薄類典型縣(市、區)”。如果能夠通高鐵,能使陸河縣更快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圈,更好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陸河在“百千萬工程”中再創新佳績。二是有利于挖掘陸河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的潛力,兼顧陸豐西南、河西、大安、平東、黃羌等地區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可謂一舉多得。
《南方》雜志:面向2024年,您覺得廣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怎樣的底氣和信心?
彭晉謙:2023年是極不平凡和充滿挑戰的一年。2023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廣東高規格地召開了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2023年,從黨中央、國務院到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各種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效率之高、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2023年,廣東省除了深圳GDP超過3萬億元以外,廣州市GDP也實現了首次超3萬億元,還有佛山、東莞兩個超萬億元GDP城市。
在新的一年里,廣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定可以更上一層樓。
首先,廣東經濟基礎好、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高質量發展基礎持續牢固。
其次,廣東產業配套完整,新動能投資不斷擴大,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2023年這樣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廣東繼續邁上新臺階,彰顯了廣東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的積極轉變。
再次,省委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強粵東西北的發展,將有利于民營經濟開辟新市場,創造新機遇。
我對廣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和底氣,廣東高質量發展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