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第五屆留學生節在珠海圓滿落幕。為期三天的活動中,海內外政商學界來賓共同探討如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灣區。珠海市留學人員20個重點項目完成現場簽約。此外,珠海留學文化館揭牌、珠海留學生公寓開建。
專家建議以優質制造業和人才助推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以“留學報國·智匯灣區”為主題,設置了主旨論壇和4個平行論壇,邀請行業知名專家、杰出留學歸國人才、優秀企業家等進行演講交流。2日的開幕式上,珠海市留學人員20個重點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
主旨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大灣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很關鍵。暨南大學原校長、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胡軍認為,相對成熟的制造業腹地和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突出優勢,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創新鏈和產業鏈怎么融合。他給了5個建議,包括聚焦制造業謀劃高能級大型產業集聚區、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強化關鍵中間產品配套為核心構建產業組織生態系統、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揮好雙循環節點省份功能。
留學人才在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大有可為。珠海市歐美同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湯濤認為,大灣區應建立更加靈活的引才機制,更好地承接“出國留學-回國發展”的良性人才流動,留學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事業中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大灣區如何更好廣聚天下英才?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創新時代集團董事會主席李一建議,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戰略的高度,做好人才工作要有系統性、世界格局和強有力的執行力。
科創賦能離不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還舉辦了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弘揚留學報國傳統4個平行論壇。
其中,圍繞“科技創新賦能大灣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話題,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廣東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李志堅表示,當下世界已進入數字型經濟時代,數據的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未來成為很大的趨勢。以場景、算力、算法和數據為金字塔,未來驅動是全新的生產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很重要的創新驅動階段就是數據的驅動。構建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生態圈,特別是行業龍頭要結合起來。
吉林省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長春工程學院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趙佳認為,圍繞科研成果可以展開很多合作,比如說產業合作。“大灣區產業上,像中西部或者東北偏遠地區,進行更深入的聯動合作,科技合作可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應用,可以對接市場,還有人才進入大灣區內部進行流動。”另有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不能光有技術就行,要有金融、資本、產業、管理者,有時候還需要商學院,幫助培養一些商業化、產業化的人才。
據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表示,在全國地級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中,珠海連續三年位列第二。珠海市高企數量達230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700家,創新資源加速匯聚,累計擁有省重點實驗室10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2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家。“珠海市正全力打造大灣區新興的科技創新城市,努力成為廣東省高端發展更為重要的引擎和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對話:“學習真本事,也要有創新意識”
對留學報國的年輕人有什么建議?“你得學真本事回來。”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留加分會會長,歐美同學會研究院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博鰲亞洲論壇執行主任姚望說:“首先在國外要好好學,如果是出國混日子的話,回來怎么創業?把國外好的東西認真學會了,這是最重要的。”同時要形成自己的優勢, “不能人云亦云,要有創新意識,其實這是國家對海外留學人員的期望。”
學子歸來后,快速融入社會也很重要。姚望表示,中國社會發展很快,留學生可能會對很多事情比較生疏,所以要盡快融入進來。此外,回國后,要與國外的同學、老師、實驗室保持聯系,保持一個高水平的對外關系,“因為國外發展變化也很快,尤其一些專業學科方面,你要能夠把最新的發展成果及時引回來。”